欢迎来到福建终身学习在线! 请登录

谁拨动了武夷山旅游文化灵动之“弦” 2018-05-08    来源:福建日报     阅读数:33163

青年旅舍别有风味。。

 

兰汤,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小村落。上世纪80年代,这里诞生了武夷山第一家农民宾馆“矮胡宾馆”,之后一大批民营旅店随之崛起。十多年后,武夷山农家乐旅游兴旺起来,又是滥觞于兰汤领风气之先的矮胡食府、周家庄等农家宴。近年来,以候鸟家、山茶花、大王峰等9家为代表的武夷山首批青年旅舍落户兰汤,引来“文化悠客”频繁踏足,继而停下脚步,这里成为他们创作之魂的心灵港湾。

兰汤依山傍水,与武夷山景区和三姑度假区相邻,造就了生态优势,也造出了旅游业“金饭碗”。随着社会发展,它也在不断转型提升,始终发挥着武夷山旅游的领头羊效应,演绎着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

 

从“矮胡宾馆”看武夷山旅店业之奇

矮胡宾馆,是30多年旅店业的缩影,更是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见证者。

在当年门庭若市的矮胡宾馆入口一侧,多了一个“矮胡食府”的标牌。“现在还有20多个客房用于住宿,其余的都是做餐饮。”一位来自江西的服务员王小妹介绍说,除了节假日旅游旺季,宾馆的住宿生意已不能和当年相比了。

如今,胡继文已将宾馆交由大儿子胡景春打理,后者拓展餐饮业务,吃住一条龙,推出的地道武夷山农家宴生意红火。

胡继文,因个子矮小,人称“矮胡”。当年,正是他燃起了武夷山旅游的星星之火。

“第一批和我一起办旅店的基本都不干了,第二批也走了80%。”胡继文说,“我感觉我们那一代文化相对欠缺,经营思路也不广。”

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当年矮胡宾馆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它是一个供游人落脚、让农民致富的小小旅社或者驿馆,也不仅仅意味着武夷山旅游业开始走向兴旺,从更深的意义上说,它标志着民营旅店的崛起打破了国营旅店的垄断局面,为以后酒店业的兴旺打下基础。

胡继文之后第二代酒店业的代表,是来自闽南的柯荣鸿,现在经营着四星级宝岛会展中心酒店。柯荣鸿1994年涉足酒店业。“最早只有36个房间,2004年进行大规模扩建翻修,现在拥有房间220多个、床位1000个。”柯荣鸿直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家思想解放了,再加上旅店业准入门槛低,造成竞争激烈,这也是导致最早一批农家旅店基本倒下的主要原因。”

尽管“矮胡”们的光环日趋黯淡,但放眼望去,在日渐繁华的武夷山度假区,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据统计,武夷山度假区内约有340多家宾馆酒店,其中二星级以上22家。

 

从“农家乐”看武夷山休闲旅游之兴

前段时间,一个网络驴友论坛向游客推荐武夷山自助游的住宿场所时,兰汤的农家旅馆被相互转载。

“住在这里,即能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傍晚时分,还能在兰汤的林荫道上漫步,无比惬意。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生活着310位村民,可以让你吃到地道的武夷山农家菜……”“矮胡食府”更被频频提及。

“矮胡”,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名号,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上世纪90年代,兰汤农家旅舍几乎被人忘却,而同时期出现的新名词——农家宴休闲旅游开始兴起。2003年开始,以矮胡食府、周家庄、兰汤23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家宴日渐红火。因其得天独厚的景区优势,更依托于淳朴的民风,兰汤,再一次被大众热捧。

山茶花青年旅舍的主人“小猪”说:“客人住在这里很温馨,吃在这里很放心。大城市节奏太快,闲暇时只想找个远离城市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吃点农家菜,调整一下紧张的心情。”

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家候鸟家农家宴的年销售额就达20多万元,效益不菲。

可以说,武夷山农家乐在兰汤起步,之后,度假区的农家宴前后兴办起十几家,并迅速辐射武夷山115个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形式各异,根据当地特色,有夏日到五夫赏荷花的,有中秋到吴屯吃田鲤鱼的,每到周末,人们成群结队地驱车前往,一睹为快,吃个尽兴。曹墩、城村、大安、下梅等村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如今,武夷山休闲旅游正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简单模式,向回归自然、怡情生活、多姿多彩的养生休闲度假方式转变,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多层次、多方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旅游新业态。

 

从“文化悠客”看武夷山文艺之范

兰汤,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味的地方。人们说,它有丽江古城的民俗风情,也有江南小镇的味道。

全国写生基地的岩茶手工坊,大草坪树荫掩映下的“山居岁月”小木屋,以及小资情调的“蓝滩17号”咖啡馆,都是文艺青年爱来踏足的地方。经营者也是外地很有品位的文艺青年,他们来了就不走了,决定租一处老屋住下,一边经营积累收入,一边找寻创作灵感。

和城里咖啡馆不同,这里有栅栏和花园,有着露天的天然桌椅,有着石板小道。主人黄宁介绍:“咖啡馆的魅力,30%来自自己的油画装饰,70%是大自然。”黄宁是福州人,爱好油画,2010年来武夷山后就不想走了。他说,武夷山的氛围介于国外和全国各大中心城市之间,很受国外旅行归来的文艺人喜欢。

两年多来,他遇到了许多和他一样的人——原本在各地从事着文艺创作,无意间发现兰汤是带给他们安静和灵感的净土,风景如画的山水,和谐的创作氛围,都让他们陶醉。

他时常请朋友来开音乐会。“再偏僻乡村的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他说,每次活动,咖啡馆里都被人“塞”满了。

去年5月,我省著名油画家薛行彪在武夷山成立“行彪艺术空间”。

“开窗即可见景,看到山,看到田野,看到野鸭和白鹭。像这样山好水好空气好人更好的地方,已经不太好找。”年近七旬的薛行彪说。

和黄宁、薛行彪一样,台湾老文艺青年陈光华只来了一次武夷山,就将他上海的全部摄影家当辗转搬过来。曾获台湾金马奖的陈光华,如今和朋友租了一幢小木屋,命名为“山居岁月”,意思是“充分领略居住在山里的岁月”。短短时间,小木屋已小有名气——全杉木装修,原生态韵味,9间精致房,住的都是圈里的文艺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今年夏天,知名主持人乐嘉亲临此处,轰动不小。

“我喜欢拍别人工作的场景,特别是武夷山的农民种茶的场面。你看这两天,我就拍了四五百张了。”陈光华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艺术家前来武夷山写生创作,有的成立了工作室。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许多艺术院校还把武夷山作为创作目的地,时常前来驻点写生。据统计,每年来到武夷山创作的艺术爱好者约有5000人次,其中知名艺术家有上百人次。

 

底部
版权所有:福建开放大学闽ICP备09037294号-11免责声明
指导单位: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福建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   福建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福建开放大学
咨询电话:0591-878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