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账号

《学习在线协议》

登录

忘记密码?

关掉咖啡馆 华侨夫妇办公益教育 2018-05-05     来源:福建开放大学     阅读数:88580

     

     近日,沙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涵的妈妈有了新发现:每天早上,以往一贯赖床的孩子竟早早起床,习惯自己梳头了,还背上了《百孝篇》,念起《论语》。原来,这一切是小张涵在一个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公益夏令营里学会的。

     夏令营的发起者,是一对沙县籍的澳大利亚华侨夫妇,丈夫名叫花小波,妻子名叫马姝芳。这已是他们在沙县举办的第二个公益夏令营。

     与诵读教育“初结缘”

     1989年,34岁的花小波只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留学。1996年,取得技术移民资格后,他把太太和孩子接了过去,一家团聚。

     四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花小波夫妇加入了澳洲宗德孔孟协会,与其他华侨华人一起,在业余时间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典。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他,还组织起海外留学生、妇女和老人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公益活动。

     2010年,已是澳洲宗德孔孟协会副会长的花小波,偶然间观看了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演讲光盘,第一次接触到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教育理念。这场“迟到”的演讲,以及王教授提出的“文化侏儒”概念,深深震撼了花小波,“原来教育要这么做!”自此,夫妇俩开始入迷幼儿诵读文化经典教育。

     “传统填鸭式教育缺乏创新,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和英文经典都是很好的启蒙教材。”花小波说,诵读教育不求理解,0—3岁是孩子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带领幼儿“读经”、“听经”,可以把文化的精髓存放在幼儿脑海,留在未来慢慢发酵,这对启迪孩子的心灵,激发潜能,提升道德品格,有一定作用。

     自此,花小波夫妇开始推动幼儿诵读文化经典教育。两年前,他们干脆关掉经营了6年的咖啡馆,全心开办儿童诵读班,免费教华人甚至西方孩子诵读《论语》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回国公益办学“初体验”

     2012年夏天,花小波夫妇回国了。“我们想把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教育理念传播给父老乡亲,让家乡的孩子学到可以用一辈子的知识。”花小波说。很快,这个心愿得到了沙县儒商联合会副会长刘冬丽的支持。

     经刘冬丽介绍,花小波认识了永安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的肖校长。永安成了他们回国公益办学的第一站。

     在五周的时间里,花小波夫妇给3000多名学生上了“孝道”、“人生真谛”、“潜能开发”等课程。还印制了《大学》、《中庸》、《百孝篇》等读诵本,供学生每天读诵。

     有趣的是,上“孝道”课时,学生肚子都鼓鼓的。原来这是夫妇俩要求的:那鼓鼓的,是水球。“这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哺育生命的艰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马姝芳说。

     夏令营结束后,不少学生都写信给马姝芳老师,表达体会。“老师请帮父母洗过脚、捶过背的同学起立,200多人里只有几个人站了起来。这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却没有尽力去做。”

     免费培养本地“读经师”

     “既然来了,就要回家乡。”花小波说。

     于是,花小波趁在永安教学的空档,回到了沙县。在沙县儒商联合会和沙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为期4天的《弟子规》成长营。

     成长营以“游戏式教学”为主,让40余名孩子乐在其中,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团队意识和感恩意识。

     今年7月,花小波夫妇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再次回到沙县,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夏令营。开营前,他们多次向孩子家长宣导幼儿诵读理念,想把教育延伸到课堂外。还从台湾请来了6名老师,他们多数是从小接受“读经教育”的大学生。

     为了让这种教育方式扎根家乡,花小波夫妇还招聘了20多名本地教师,并邀请全国读经夏令营联谊会的执行长赵伯毅老师进行免费师资培训。营员里还有十几个孩子,从秦皇岛、厦门等地赶来学习。其中有一位女孩,听说这里有花小波的孝道课,特地从外地赶来报名。

     夏令营结束了,“读经教育”还在继续。花小波夫妇给本地老师留下了教材和校服,为“读经教育”的持续推广提供方便。

     “我们希望诵读文化经典能够为儿童启蒙打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花小波夫妇说。

     (记者陈亮通讯员邓书榕文/图)

 

版权所有:福建开放大学闽ICP备 09037294号-11免责声明
指导单位: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福建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   福建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福建开放大学
咨询电话:0591-87809202